不管會不會泰文,Phad Thai這個詞大概愛吃泰國菜的人一定知道。在曼谷的大街小巷,賣Phad Thai(泰式炒粿條)的攤子、小店多到數不清,對許多泰國人來說,Phad Thai可以從早餐吃到宵夜。一般小店都是30、40泰銖一盤(份量不太多),給「小姐胃」也夠了,當個點心也不錯。我想應該可以排到泰國國民飲食的前幾名。
好吃的Phad Thai應是不油、不水(要乾),米做的粿條彈牙,形狀完整(因為若是翻攪過度,麵條會支離破碎,不美亦不可口),還有一個要件,就是要有好的Phad Thai Sauce,麵條的顏色若太白或太深,一定不妙。
Phad Thai Sauce?其實泰國政府和一些廚藝老師對Phad Thai Sauce 早有定義,成份、比例都有,而且不是秘密,但包括我的泰國同學在內,許多人沒有見過什麼叫Phad Thai Sauce。有的很稀,和我們煮出來的(成份是羅望子汁、棕櫚糖、魚露,僅此三項)的濃稠的、有golden brown色彩的醬汁完全不同。不騙你,剛開始煮的時候,醬汁就是一團醬色,無啥可觀,但熬煮之後,原先羅望子的酸味和魚露的魚味不見了,會和溫暖的棕櫚糖煮成一種新滋味,醬汁的顏色真的會轉成帶金的古銅色出來。
粿條很重要,老師的經驗就是要試,每一家都不一樣,浸泡時間?不要只相信產品上的說明,也是他的經驗。要泡到軟,通常至少要一小時。新鮮的更好,但是不易貯存,而且最好當天食用。
炒粿條,最重要的是時間的掌握,那小小一盤炒麵,食材種類多得很:麵、油、蒜、紅蔥頭(都是碎末)、醃的有點甜的菜頭末、豆干、蝦、蛋、花生米、蝦米、豆芽、細香蔥(chive,或用韭菜),隨便算算,已經十多種,每種都要先備在一旁,因為一旦下鍋,幾分鐘之內就要端上桌,外難怪國人對泰式炒麵迅速上桌總是覺得驚奇。還有,鍋邊必備白開水,因為每家粿條不同,有的需要多次加水,才能炒得恰到好處。
有沒有發現到現在還沒有放辣椒?這哪叫泰國菜?其實一般店家都是在桌邊同時擺上四小瓶醬料,魚露,辣椒白醋等所謂調味四寶,讓客人自己調味,那也行。我們老師的食譜則是最後可以加上辣椒片(chillie flakes),甚至加點白糖,給溫和的Phad Thai一點犀利的感覺。
嗯,棕櫚糖溫醇,白糖則是有點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態勢,泰國人其實很複雜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